针织缝制

从JR福岛站出发,巴士沿着山路蜿蜒45分钟,便能抵达45R的自家工厂—SDL。它静卧于里山林地与稻田之间,环境清幽,宛如世外桃源。

在服装行业,品牌拥有自家工厂实属罕见,多数品牌都依赖外部代工。而45R却反其道而行,将许多针织品的制作都留在了SDL。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便是“针织缝制”系列—它将针织的柔软舒适与T恤的利落版型巧妙融合,是SDL的招牌工艺。

这一次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SDL,探寻这件标志性单品诞生的幕后故事。
在SDL,所有工序都在同一屋檐下完成——从纱线针织、面料水洗,到裁剪、刺绣、缝制和后整。

通常,这些流程会分散在不同的工坊:针织厂负责织布,水洗厂负责洗水,缝纫、刺绣和后整也各有其专门的作坊。而SDL的强大之处,恰恰在于将它们全部整合于一处。

在这里,45R经验丰富的工匠们会全程悉心看顾,确保每一个细节从始至终都得到精心的呵护与打磨。
顾名思义,针织缝制(knit-sewn)就是将针织好的面料进行裁剪,再缝制而成。

与大多数针织品(比如毛衣)是一针一线地将衣身和袖子编织连接起来的方式不同,针织缝制更像制作T恤——用精良的针织面料,经过裁剪、缝制和后整工序组装而成。

最终呈现出的,是一件兼具了优质针织品的优雅质感,以及T恤或卫衣般轻松随性的单品。这也是我们真心喜爱、能融入日常穿着的款式。

在SDL,从纺纱厂运来的每一绞纱线,都会先被卷绕到筒管上,为接下来的顺畅针织做好准备。

新纱线的粗细可能不均,或许还带有纱疵或小结,手感也有些粗糙,直接上机编织会很困难。因此,我们会仔细检查每一根纱线,标出任何可能断裂的薄弱点,并在卷绕时为其上一层薄蜡。

这道温和的准备工作,能让纱线变得更稳定、更顺滑,从而为针织工序调整到最理想的状态。

纱线准备好后,就送进了针织室。在这里,大约二十台针织机整齐排列,伴随着平稳的“唧-唧-唧”声运转着,柔软的布料从机器中心缓缓流淌而出。

由于织造的面料追求柔软蓬松的质感,织造的速度很慢——织一件雪兰毛衣的布料大约需要四十分钟,如果花纹复杂,甚至可能超过一个小时。为了保证机器不间断地顺畅运转,工人们会提前仔细地接好好几根纱线,确保供料源源不断。当多台机器同时工作时,这样周全的准备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。

布料织好后,会被平铺在检验台上,进行逐寸检查。检验台的下方会打上光,确保每一针都清晰可见,仔细检查是否有漏针或松散的线头,确认无误后,才会进入水洗阶段。

在水洗室,布料会先经过蒸汽处理,让针织结构稳定下来,然后再放入大型机器中进行洗涤和烘干。烘干后,还要再进行一次蒸汽整烫。这一整套流程能让针脚更紧实,并赋予织物一种柔软、蓬松的丰满质感。

所有工序的最终标准,都源于 井上保美女士亲手确认过的布样。每一次水洗和烘干,都需要精细调整,以无限接近那种理想的手感。对于针织品而言,质感就是一切。

接下来就是裁剪环节。工作台上,层层针织面料被整齐地叠放好。版位确定后,裁剪机启动,一次就能精准地切开十层布料,完全依照模板的轨迹进行。

而对于像设得兰针织这样更厚的面料,或是需要对花纹进行微调的布料,则会交由经验丰富的工匠们亲手裁剪,确保每一刀都恰到好处。裁片完成后,它们会被送到工厂的另一区,在那里,45R 的标志性徽章—那个独特的“R”字刺绣—将被精心缝制上去。

缝制是针织缝制工艺的灵魂,是赋予其真正身份的关键一步。就像复古卫衣一样,衣片会用四针机缝合在一起,形成那道定义了整件衣服的独特缝线。

这正是工匠们技艺真正大放异彩的地方。要把针织面料缝得笔直平整绝非易事,尤其是那些组织松散、极易拉伸的布料。要掌握其中的手感,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。在处理领口时,有时还会先额外加上一道锁链线,以防在正式缝合前脱散—这在一道本已无比细致的工序中,又增添了一层额外的用心。

没错,这正是SDL那种独特匠心的体现。就连衣领上的标签和卫裤的抽绳这类小配件,也是在SDL内部自制的。

他们用一台连厂长都说不清是何时购入的古老“小驹”针织机,伴随着“咔沙咔沙”的声响织出绳带,再由工作人员们一根一根、细致地手工安装上去。这种对细节的坚持,真的让人印象深刻。
最后的工序,都凝聚着满满的用心。修剪线头、熨烫平整、仔细检查每一处细节,然后整齐折叠好准备发货。之后,成衣会被送到检验中心,进行第三方检查。通过检验后,它们会经由45R的物流中心Studio R,最终送达全国各地的店铺。

因为每一道工序都在45R工匠们的眼皮底下完成,所以我们的精神也渗透到了衣物的每个角落。SDL出品的针织缝制,正是45R针织品的基石所在。每一件衣服都带着一枚独特的SDL45R标签,上面承载着一份沉静而自豪的匠心。